防疫一线“小黄人” 搭起医患“连心桥” ——记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信息中心

疫情当前齐心聚 请战书上按忠印

发热分诊招志愿 不分男女急争先

疫期患病无处看 智慧问诊来相见

抗疫一线排忧难 搭建医患连接线

援鄂医护请放心 信息做你身后盾

医院进出责任大 指导协调服务佳

抗疫保家有我们 肿瘤医院信息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全体员工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的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狙击战中。在他们当中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因身穿黄色防护服被身边的同事亲切的称为“小黄人”,他们就是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信息中心的一群年轻人。

日益严峻的疫情,使如何在门诊就诊和治疗成为摆在肿瘤患者和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急患者所需、想患者所想,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信息中心在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以智慧门诊为依托,开发出线上问诊系统,使患者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咨询。

医院每一个新系统的研发、上线都凝聚着信息人的汗水。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这段特殊的日子里要想短时间内完成线上问诊上线,信息中心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研发单位没有上班、技术人员休息等各种困难。但是信息中心没有退缩,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开发、测试,推出了线上问诊系统,使患者在疫情期间在家就可以看病问诊。副科长胡志东,连续加班几个晚上,一双眼睛因休息不好留下了重重的黑眼圈,膝关节积液引起的疼痛也越来越严重,但是当看到一个个患者通过系统完成问诊后,他感慨的说到:“听到患者感谢的话,我觉得腿都不疼了,真的很有成就感!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小黄人’,我很高兴”。为使线上出诊的医生第一时间了解系统的使用方法,信息中心网络达人闫洪侨,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制作了《在线问诊操作指南-医生篇》及《医生端在线问诊重点解析》两段讲解视频,极大的方便了出诊医生掌握线上问诊系统的使用方法,使医生第一时间在线上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科室技术骨干何青林,晚上10点多在网上得到计算机病毒预警消息,主动开车到单位,关闭掉在开发过程中开放的几个极易成为被攻击对象的端口,保障了医院的网络安全,确保了系统的研发进度。

在来院就诊的患者中,有许多中老年患者因年龄偏大等原因存在不会操作或操作困难等问题。信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立即穿上黄色防护服、冲上最前线,主动承担起在预检分诊一线面对面指导患者使用线上问诊系统的重任,为医患之间搭起智慧的桥梁,变身为患者、同事口中的“小黄人”。

“同志,我想找大夫看病怎么办啊?”

“大娘,您别急,您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院公众号,点击医疗服务里的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

“我年前做的CT说我肺子上有结节,想找医生看看应该看哪科啊?”

“您可以点击线上问诊里的胸外科,今天是李志宏医生出诊,您把信息填完整,把症状描述清楚发给医生。”

……

每当走进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外科楼一楼大厅,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忙碌的“小黄人”在耐心的指导患者,他们在刘建臣、胡志东两位科长的带领下,用最专业的知识和最敬业的精神,为抗击疫情注入“信息人”的力量。

线上问诊开始使用的第一天,一位满脸愁容、步履蹒跚的老大娘向咨询台走来,咨询台内正在站岗的刘建臣一眼就发现了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赶忙走到近前询问老人情况。原来大娘今年68岁,老伴是胃癌晚期,家里儿女都在北京隔离,春节过后病情加重想到医院住院却因为疫情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完老人的情况,考虑到老人年龄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刘建臣便主动与康复科医生联系,陪同老人至放疗楼门口与康复科医生见面,在得知老人暂时无法办理入院手续后,刘建臣又安排另一名“小黄人”刘奇帮老人复印病历,带着老人去门诊购买治疗用药。老大娘拿到药品后不断的说着谢谢,眼角挂着感动的泪水。看到这一切,“小黄人”们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信息中心关鑫在与临床医生沟通中了解到,有一位行动不便的癌症晚期患者在使用系统时出现问题,便主动与患者联系并指导操作。下班后关鑫主动将治疗药物送到患者小区门口,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截止到目前,“小黄人”们共为患者提供线上诊疗服务1100余人次。

“小黄人”不仅出现在一线指导服务中,在院内的疫情防控工作里也是一马当先。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为全面落实防控工作、减少住院患者交叉感染几率,在放射楼、外科楼门口设置发热预检分诊登记监测点,将疫情风险挡在院门之外。疫情当前,各种风险未知的情况下,当防控小组在医院机关科室人员中发起志愿者招募时,信息中心老大姐王璇同志第一个留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报名!”信息中心其他工作人员也都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其他科室的同事见面都说:你们信息中心的人心真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你们第一个冲上去,真是好样的!

“小黄人”们不仅技术过硬,更有一颗充满温暖的爱心。我院优秀的医护人员迟继岩、王琳等八名同志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湖北抗疫一线,为切实做好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保障工作,院工会第一时间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信息中心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承担起援鄂医护人员家庭的帮扶工作。在工会主席何耀明的安排下,以院工会组织委员、信息支部书记刘建臣为负责人,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参与成立了援鄂“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援鄂医护人员家中的基本状况,第一时间将慰问信、慰问品等送至家属手中。

支部党员王艺萌主动承担起帮扶牡丹江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李聪家属的任务。王艺萌的母亲是乳腺癌患者并已发现多处转移,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医院住院治疗,科里的同事都劝她多陪陪母亲,但王艺萌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第一时间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与李聪爱人高丽建立联系,了解实际困难,与科室同志一起协调解决。

疫情以来“小黄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守在防控岗位上,从早上7:30到晚上19:00,接近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信息中心全体人员的身体、精神都是一种挑战,但没有人说苦、没有人喊累,所有人就像一根钉子,牢牢的钉在医院门口,与抗疫一线的同志一起用行动和信念为身边人筑起保护的屏障。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信息支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刘奇、关鑫在防疫一线多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吴杨积极发挥个人影响力,为医院抗疫防控一线人员联系到市团委提供的食品、防护用具等抗疫物资,用实际行动为医院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中,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只是全国抗击疫情大船上的一个小零件,而信息中心的“小黄人”只是这个小零件上的一颗螺丝钉,与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们一起保卫着这艘大船在新冠疫情的惊涛骇浪中平安、健康的前行。信息中心这群“小黄人”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但却凭着一腔热血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信息中心,医院防疫一线的“小黄人”。

联系电话
医务科电话:6824681
行风办电话:6836008
护理中心电话:6882322
其它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佳街333号
公交车:6路;11路;201路;202路
邮编:157009
邮箱:

关注我们
Copyright(C)2022-2024 mdjszlyy.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牡丹江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牡公网安备23100002000217号 黑ICP备120011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