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癌症患者生存的更长,生活的更好,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 新理念和潮流。为此,牡丹江市肿瘤内二科开展了提升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新技术。
一、开展肿瘤的前沿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在个体化方面取得了新的医学证据,为肿瘤内科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临床中我们应用了很多靶向药物,应用较多的是肺癌靶向药物及乳腺癌的靶向药物。(1)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作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者的IPASS研究,在2009年ASCO会议中受到高度重视。IPASS研究显示:EGFR突变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PFS显著优于化疗,而野生型EGFR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则疾病进展风险反而增加。EGFR突变检测阳性的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有效率达71.2%,EGFR野生型患者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却低至1.1%;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化疗有效率47.3%,野生型患者则为23.5%。所以目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一线首选分子靶向治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对于EGFR突变状态不明或阴性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在临床中,我们根据患者的EGFR基因状态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应用了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HER-2的过度表达发生在20%-25%的乳腺癌患者中,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曲妥珠单抗对于降低乳腺癌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中,对于HER-2的过度表达患者我们联合应用了化疗+曲妥珠单抗,这对降低乳腺癌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具有显著意义。
二、锁穿管介入到胸腔放液治疗恶性胸水。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多数属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也可以作为癌症病人的手法临床表现。恶性胸水常提示预后不良,有效控制癌性积液,解除病人的痛苦一直是我们科追寻的一个目标。2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在恶性胸水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锁穿管介入到胸腔进行放液,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局部用药的浓度,结合全身用药,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合并胸水患者的临床控制率。
三、PICC管的应用。化疗科主要是开展术前的新辅助化疗、术后保驾化疗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性化疗。在应用的药物中以化疗为主。如何安全地给予肿瘤病人化疗药物,也成为肿瘤医护人员的首要课题。我科在全院率先应用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可以大大减轻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PICC管属于非手术的外周置管,穿刺危险性小,成功率高,感染率低。由于PICC管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解决了化疗药物引起的浅静脉炎级外渗的严重问题,避免了因外渗造成的组织坏死问题。
四、应用电脑泵持续泵人5-氟尿嘧啶治疗消化道肿瘤。四十余年来氟尿嘧啶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基本药,传统的给药方法是分次推注或滴注,由于氟尿嘧啶的半衰期很短,约10-20分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DNA合成期)与癌细胞接触时间短,抗癌效果差,应用电脑泵持续泵入5-氟尿嘧啶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询证医学结果证明5-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泵入优于静脉点滴,血液毒性低。我科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采用微型便携式注泵,患者应用比较方便。另外,该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5-氟尿嘧啶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减轻了血液毒性,而且对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目前,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面已成为常规应用。 五、双磷酸盐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骨缺失与骨质
疏松。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某些抗肿瘤治疗通过对破骨细胞活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特别是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骨质丢失/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骨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的骨痛和骨折并发症将直接影响癌症生存者的生存质量。双磷酸盐实际上是一类骨转换抑制剂,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均有抑制,在发挥抗骨吸收作用的同时也抑制骨的形成和钙化。此外,双磷酸盐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镇痛作用。另外,双膦酸盐药物可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的危险。目前双磷酸盐在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骨缺失与骨质疏松方面的优越性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公认,已被收入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但尚未经广泛应用,我们较早的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将双磷酸盐用在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骨缺失与骨质疏松可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